您好,欢迎您来到骨科器材网! 登陆注册
个人中心 消息中心
首页 > 国内外信息
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低国产化 外资"三巨头"占八成
2015-03-29 00:00:00
  日前,《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牵头在京发布《2014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80%。
       不过,和前几年相比,在分产品线售后服务排名中,国产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国产医疗设备的市场比重在增加。
       从去年开始,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的信号,这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品牌带来一定冲击。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外资企业通过本土化等战略调整,也在积极应对。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还不够开放。
“GPS”占八成市场
       在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中,外资品牌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报告》公布的2014年市场份额数据来看,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其中血管造影机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1.1%。
       而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也称“DR”)、超声影像类设备中,相比上述产品,“GPS”即便垄断地位降低,但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半壁江山”,其中,X射线摄影系统类设备中,“GPS”占据53.5%的份额,而超声影像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
        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西门子与通用电器(GE)、飞利浦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七成的份额。
        从三家企业各自的优势产品看,通用电气在CT、超声影像、核医学三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飞利浦则在血管造影机、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两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中排在第一位;西门子位列首位的是磁共振设备。
        与国外品牌相比,在上述大型医疗设备中,却难见国产品牌的身影。以常用的CT类设备为例,国产品牌占有超过1%市场份额的企业只有东软集团一家,但份额也仅为1.48%;磁共振设备中,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国内品牌是万东,占1.4%;在软式内窥镜类设备中,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国内品牌占据超过1%的市场份额。
        但在DR类设备中,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大,深圳迈瑞、万东两家企业占有的份额已达一成,分别为7.3%和2.7%,而在二级医院市场中,东软也占有2.3%的份额。
       虽然国产品牌在诸多大型医疗设备市场的总体份额微乎其微,但记者注意到,在二级医院,国产品牌所占的份额比三级医院市场大。比如血管造影机类设备,北京乐普、万东、北京卫金帆几家企业各占有1.2%的份额。
        除“GPS”,在放疗设备、呼吸机、麻醉、内窥镜等设备中,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的品牌也都是国外品牌,如医科达、瓦里安、德尔格、奥林巴斯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分设备中,国产品牌的优势更加明显,如监护类设备中,深圳迈瑞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占56.7%;而消毒与灭菌类设备中,老肯则位列首位,拥有56.6%的份额。
       目前,我国生产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的企业并不多,如东软集团、华润万东、深圳迈瑞、上海联影医疗等,其中,前两者均是上市公司。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市场,《201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工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2000年~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预计到2015 年将超过3000多亿元。
国产化率偏低
       据了解,30多年来,我国医疗设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到2013年底,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3287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7%,远高于7%的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临床应用面广、使用量大的常规医疗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一些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也取得了突破。
       去年8月,上海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磁共振、PET-CT等7款高端医疗设备产品及4款软件产品亮相第23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首次与西门子、通用电气、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近几年,国产医疗设备在医院的比重越来越高,在部分设备上,国内外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且有价格优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工处处长许锋告诉记者。
       去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上海联影医疗考察,并表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此后,推进医疗设备国产化的信号就不断释放。
       去年6月,国家卫计委启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国产医疗设备进行公开遴选,并形成优秀产品目录。8月,国家卫计委、工信部在北京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提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
        而一年多来,虽然部分外资品牌表示,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受到的冲击并不大,但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医疗市场调整发展战略。
记者也了解到,为了降低生产、运输等成本,一些外资品牌也逐渐开始本地化生产的战略。瓦里安医疗器械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客户体验总经理倪雷表示,中国鼓励医疗设备国产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医疗设备审慎自己,提高质量。
     “瓦里安已在国内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这样会在流通环节降低很多费用,对我们的终端客户会带来很多好处,这也是有效的在国内良性发展的战略。”倪雷说。
       一方面是国内品牌在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但上升很快的格局;另一方面,民族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分食”医疗设备的大蛋糕。
       记者注意到,包括深圳迈瑞等在内的国内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均有不错的占有率。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户服务运营管理部高级经理陈松青告诉记者,深圳迈瑞在国外的业务占全部业务的60%。“相比国内,国外的市场容量更大。”陈松青说。
      《报告》显示,在超声影像设备市场中,深圳迈瑞的市场占有率为8.6%,位居国内品牌首位。
       不过业界也普遍认为,目前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还不够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维修成本高成为医院控费的难题。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例,售后维修、服务的利润会占到整个业务收入的70%。虽然企业方认为,大型检查费用居高不下与维修成本没有直接关系,但从单台设备的成本占比看,维修成本不菲。
        黑龙江省某医院负责设备保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一台核磁共振机器的成本为例,售后维修服务的成本占所有成本的大约六成。
在部分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看来,其原因在于国家缺少政策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能力不足、外资企业长期垄断等。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市场是开放的,但因为售后服务的成本高,一些第三方机构不愿意投入。
业内人士表示,解决目前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应该打破垄断,建立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形成第三方联盟,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干预、实行第三方准入、建立维权机制等。
     “让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充分开放,或许是让国内品牌充分参与医疗设备市场竞争的对策。”业内人士说。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低国产化 外资"三巨头"占八成